近日,清晨的重庆市城口县人民法院法官刘和平的办公桌上静静躺着一大叠案卷,案卷上压着30张工资表,每张表格的右下角都有个暗红色指印。最上面那张写着“李桂花(化名),19833元”网络平台配资,备注栏挤着两行小字:“孩子大学学费,请求尽快执行”。
\n2024年4月,城口县人社局接到举报电话,某建设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县人社局调查核实后作出了《行政处理决定书》,责令某建筑公司先行清偿农民工工资。但该公司一直未履行义务,多次催付无果后,县人社局于2025年3月向城口县人民法院申请非诉行政执行。
\n“执行申请是刚递交过来的,直接立案采取强制措施吗?”法官助理小秦整理着材料问道。刘和平摩挲着卷宗里夹带的A级纳税信用证书,眼前浮现出上午在工地见到的场景——佝偻着背扛钢条的工人,被砂石磨出老茧的手,还有木工老张拽住他袖口时颤抖的指尖:“公司要是垮了,我们这么多工人上哪找活去?”
\n“再等等……”刘和平从案卷里抽出两份文书:一份《执前督促履行义务告知书》,一份《信用惩戒预警告知书》。这个从业三十几年的老法官清楚,此刻他办理的不仅仅是三十个案件,更是三十个家庭的焦灼与期盼和一家企业的生死。
\n次日清晨,刘和平带着小秦站在建筑公司项目部门口,将两份文书递到项目经理手中,对方面露难色,说道:“刘法官,我们真不是老赖,这个项目我们目前也还处于亏损状态,去年在法院监督下我们已经给79名工人支付了工资160余万元,现在确实有些困难。公司还有其他在建项目,如果这时候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面我们融资就更困难了!”
\n上午9点,建筑项目已经开工许久,刘和平指着一名扛着一大捆钢条的工人道:“他们是谁的父母?又是谁的子女?这么辛苦干活,这些钱可能是他们孩子的学费、父母的药费,应当优先支付!”
\n刘和平沉思良久,望向忙碌的工地说:“作为执行法官,我们既要维护农民工工资权益,又必须考虑企业的生存发展。我们之所以给你们发《执前督促履行义务通知书》和《信用惩戒预警告知书》,就是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困难,不想因为强制执行措施让企业陷入生存困境,所以希望你们也要充分保障工人的利益。再给你们3天时间,尽快筹集资金将拖欠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到位,否则将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n“好!我马上给公司汇报,尽全力筹款支付工资。”在刘和平耐心释法明理和信用预警的威慑下,建筑公司最终同意先行支付农民工工资。
\n回法院的路上,刘和平给项目经理发了条信息:“资金到位后,请直接将款项汇入法院标的款账户,我替30名工人感谢你!”警车驶入法院大门,审判大楼上悬挂的国徽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n“刘法官,到账了,68万元全部到账了。”次日一早,小秦冲进刘和平办公室,激动地说道。
\n“马上办理支付手续,协调财务今天内支付出去。”
\n“刘法官,我收到工资了,我闺女今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不用愁了,谢谢你们!”下午6点,电话那头传来李桂花激动的声音。
\n翻开卷宗,刘和平在《信用惩戒预警告知书》上写道:“司法不是冰冷的利剑,而是暖心的天平;信用惩戒不是终点,让企业有机会直起腰杆还债,才是真正的司法文明!”
\n如今,那30张工资表和30张付款通知书被刘和平一齐锁进了档案柜,案卷里还多了一张建筑公司送来的感谢信:“感谢法院给我们机会,工人工资结清后,新项目融资顺利,我们已吸纳了更多农民工就业。”
\n一纸“预警书”,托起30个家庭的生计,也救活了一家濒危企业。司法实践中,“刚”与“柔”的平衡考验着法官的智慧。刘和平用行动证明:司法的终极使命,是于冲突中校准正义的刻度,为权益的共生与平衡劈开一条温暖的路!
\n重庆法治报通讯员 唐仁秋 记者 罗翠
\n原标题:一纸“预警书”托起生计救活企业 城口县法院善意文明执行为30名农民工解“薪”愁网络平台配资
汇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